作者:张淑雯 时间:2025-06-30 点击数:
课题研究记录表
课 题
题 目
“做数学”理念下的问题设计研究
类 别
一般规划
立 项
编 号
L2024049
出 席 对 象
课题组成员
地 点
电子研修室
时 间
2025.6.30
研 究 主 题
课题理论学习
所 要 解 决 问 题
1. 如何有效应用“动手做”理念设计数学问题,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学习兴趣。
2. 怎样将“动手做”的教育价值(调动积极性、增强课堂效果、彰显育人价值)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策略与实践方案。
3. 如何通过问题设计与实验教学策略,突破学生认知难点,促进抽象数学知识的具象化理解。
研 究 方 法
理论学习(研读《例谈“动手做”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》文献)
过
程
与
思
考
记
录
1.学习内容摘要:
-“动手做”的教育价值:通过具象化操作(如圆形车轮实验)调动学习积极性,多感官参与(视觉、触觉等)增强课堂效果,培养实践能力与科学精神。
-应用策略:凸显实验主体(创设生活情境、给予材料自主权)、设计分层实验(整合知识、开放路径)、自制实验器材(废旧物品利用)、强化探究体验(开放式框架 + 数字化资源)。
2.实践思考:
-乡村教学可利用本土资源(废旧纸盒、农作物种子、石子、树枝等)设计低成本实验,如用玉米棒制作计数器、用树枝绘制轴对称图形,实现“低成本、高参与”。
- 自制器材与生活场景结合(如用绳子测量周长、种子拼贴图形)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,符合“在做中学”理念。
获
得
的
主
要
结
论
1. “动手做”理念通过具象操作与多感官体验,可有效解决乡村小学实践资源不足的问题,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。
2. 应用策略需结合乡村特色:利用乡土材料(废旧物品、自然物)自制教具,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情境(如操场石子模拟图形平移),实现“做数学”与本土资源的融合。
3. 问题设计应注重分层与开放性,如通过“圆的周长推导”“长方体表面积计算”等实验,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自主构建知识,突破抽象概念理解难点。
物化
成果
完成理论学习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