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“做数学”理念下的问题设计研究》——6月课题研讨活动报道

作者:张淑雯 时间:2025-06-30 点击数:

20256月期间,《“做数学”理念下的问题设计研究》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推进展开了一系列研讨活动。此次活动由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,地点设在办公室

、活动主要内容

(一)明确研究主题与目标问题

本次活动围绕“课题理论学习”主题展开,重点解决三大问题:

怎样有效运用“动手做”理念设计数学问题,以此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学习兴趣。

如何将“动手做”理念所具备的调动积极性、增强课堂效果、彰显育人价值这三大教育价值,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策略与实践方案。

怎样通过问题设计与实验教学策略,突破学生认知难点,推动抽象数学知识的具象化理解。

(二)深入开展理论学习与实践思考

1.学习内容摘要

教育价值:“动手做”能够通过圆形车轮实验等具象化操作,激发学生好奇心,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,进而增强其成就感与自信心;借助视觉、触觉等多感官参与,如在圆的周长推导过程中,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,建立知识间内在联系,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;还能培养学生实验操作、问题解决等实践能力,以及严谨记录数据、客观分析结果的科学精神。

应用策略:凸显学生实验主体地位,通过创设车轮形状探究等生活情境、给予材料选择自主权、设计圆面积推导等挑战性任务来激发学生兴趣;设计分层实验,整合平移与旋转等知识并结合生活案例,开放多种方法测量周长等实验路径,以突破认知难点;利用废旧纸盒、瓶盖等物品自制实验器材,如制作圆柱模型来深化概念理解,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;构建开放式实验框架,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,结合在线实验平台等数字化资源,丰富如长方体表面积推导等操作体验。

2.实践思考

结合乡村教学实际,可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设计低成本实验,像用废旧纸盒制作立体图形模型、用农作物种子拼贴图形讲解面积概念、用石子在操场模拟图形移动、用树枝绘制轴对称图形等,实现“低成本、高参与”。将自制器材与生活场景相结合,如用绳子测量圆形物体周长,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,契合“在做中学”的理念。

(三)总结研究结论

“动手做”理念借助具象操作与多感官体验,能有效解决乡村小学实践资源不足的问题,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。

应用策略要结合乡村特色,利用废旧物品、自然物等乡土材料自制教具,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情境,如在操场用石子模拟图形平移,实现“做数学”与本土资源的有机融合。

问题设计应注重分层与开放性,通过“圆的周长推导”“长方体表面积计算”等实验,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自主构建知识,突破抽象概念理解的难点。

(四)形成物化成果

本次活动完成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卡,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。

、活动意义

通过本次课题理论学习研讨活动,课题组成员对“动手做”理念下的数学问题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,明确了将理论应用于乡村教学实践的方向和方法,为《“做数学”理念下的问题设计研究》课题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,有助于推动课题研究朝着科学、规范的方向前进,为提升乡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持。


Copyright© 2022 All Rights Reserved. 太仓市双凤镇新湖小学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