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策略的有效性研究》——4月课题研究记录表

作者: 时间:2023-04-28 点击数:

课题研究记录表

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导入策略的有效性研究

微型课题

W2022044

苏戴、张承智、张建良、吴春芳、戈亚芳、谈居嘉、王映霞、朱鹰

网络教室

2023.04.6

不同课型的课堂导入形式及策略探究

 

 

1.小学信息科技课程课型分析。

2.研讨不同课型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有效的导课方法。

3.各类型课适用的导入法例析。

 

行动研究法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一、小学信息科技课程课型分析

理论课:指以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课。教学中需做出针对性的设计,把抽象的原理形象化,把情感、态度价值观生活化,在应用中加以掌握。

程序设计课:学生需要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,使用互动式游戏和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程序设计的重要性。

多媒体课:学生需要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,用所学知识制作作品从而完成教学,让学生经历信息科技过程。

网络安全类课型:学生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。

二、研讨有效的导课方法

对于不同类型的课,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导课方法,组内老师开展交流:

1.利用实物、作品或课件让学生观察分析、直观领会,也有亲自演示及多媒体

演示,自然导出新知,这就是演示法。

2. 用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,进而引入教学,提问法是最常见的;利用新旧知识的关联来导课,找出它们的结合点,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温故知新法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
3. 展示法、游戏法、多媒体法、情景创设法等都是关注儿童心理特点及认知特点的,利用其探究心理,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,高度调动思维,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中。

三、各类型课适用的导入法例析

1.程序设计类课型:学生需要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,使用互动式游戏和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程序设计的重要性。例如,使用图形化编程软件Scratch,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分享自己的创意和程序设计作品,以此来引导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。

2.多媒体类课型: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,你可以利用多媒体素材,例如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,来展示课程的主题和目标。例如WPS演示来呈现有趣的内容,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。

3.网络安全类课型: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,教师可以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,例如网络安全事件和隐私泄露事件等。

4.信息素养类课型:可以使用实际案例或者事例,例如新闻报道或者网上评论等,让学生思考如何获取和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。

 

 

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对小学信息科技课型进一步分析,梳理了不同课型适用的课堂导入方式,不同课型下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导入策略也不尽相同,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,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合适的导入策略和实践方式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,灵活选择合适的导入策略,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,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。

 

物化

成果

论文

 

Copyright© 2022 All Rights Reserved. 太仓市双凤镇新湖小学版权所有